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通訊員 巫銘銘 郭晨陽 張斌
“以前辦醫(yī)保、養(yǎng)老認證得往街辦跑,現(xiàn)在在村里就辦了。真方便!”6月18日,在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灣村,72歲的村民陳教安拿著剛申領的電子醫(yī)??ㄙ澆唤^口。
當日,由丹江口市人社、醫(yī)保、稅務等5個部門聯(lián)合組成的“移動辦事窗口”開進蔡灣村,集中辦理醫(yī)保申領、養(yǎng)老認證等業(yè)務50余件,解答政策、疑問30多條。
“學習教育不是‘坐而論道’,而是要在學中做、在做中學。”丹江口市數(shù)據局副局長劉澤介紹,該局廣泛征求意見建議、收集群眾需求,當?shù)卣细哳l民生事項,組建“移動辦事窗口”服務隊,深入偏遠村組送服務,已累計現(xiàn)場辦結事項809件,上門辦、幫代辦142件,真正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移動辦事窗口”是丹江口市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的主動作為之一。該市還同步開設鄉(xiāng)鎮(zhèn)“辦不成事兜底辦”窗口,構建“智慧平臺+移動綜窗+專員服務”惠企體系,48名專員“一對一”精準對接,推動795萬元惠企資金“免申即享”直達50余家企業(yè),以“兜底辦”解民憂、“保姆式”服務破企難,實現(xiàn)服務群眾和企業(yè)“零距離”。
6月19日,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丹江口市委政法委,只見群眾訴求征集臺賬的屏幕實時跳動著群眾訴求數(shù)據:綠色標注“按時化解”,紅燈提示“逾期未化解”。
“我們對群眾訴求實行‘線上流轉、分類督辦’,確保件件有回音。”辦公室負責人高智心介紹,通過“逐級反饋、分級處理”機制,已推動1845件訴求高效化解,其中民生訴求1424件。
“學習教育要把‘群眾呼聲’作為第一信號,將‘民情民意’轉化為惠民實效。”丹江口市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吳迪介紹,丹江口市通過線上、線下征集群眾意見,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。下一步,該市將持續(xù)深化“開門教育”,奮力化解群眾急難愁盼,配強項目秘書訪企業(yè)解堵點,以“問題清單”轉化“惠民清單”,讓群眾成為“閱卷人”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