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竹山網消息 在潘口鄉(xiāng)龍王溝村的胡家埡子,提起薛光富,村民們總會笑著說:“那可是咱村最亮的‘衛(wèi)生星’!”年近花甲的他,臉上溝壑里藏著歲月的痕跡,眼里卻始終閃著一股子較真的勁兒。這股勁兒,在他返鄉(xiāng)后,全用在了一件事上——把家鄉(xiāng)的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拾掇得亮堂堂。?
剛回村時,薛光富看著村里有些地方堆著雜物、路邊長著雜草,心里總覺得不得勁。“好日子不光要兜里有錢,更得住得舒坦。”他跟老伴合計著,先從自家院子下手。那段時間,每天天剛蒙蒙亮,村民們就能看到薛光富拿著掃帚、拎著水桶在院里忙活。墻角的蛛網被仔細掃凈,窗臺的灰塵被反復擦拭,連院角的柴火都碼得整整齊齊,像列隊的士兵。沒過幾天,他家房前屋后就變得窗明幾凈,連石板路上的青苔都被刷洗得露出了本色。?
可薛光富沒止步于“自掃門前雪”。他瞅著村口那塊公共空地常年堆著垃圾,便拉上老伴推著手推車,一筐一筐往村外運。盛夏的日頭毒辣,汗水順著他的脊梁往下淌,浸透了藍布褂子,可他抹把臉繼續(xù)干。有村民路過打趣:“光富哥,這又不是你家的地,犯得著這么賣力?”他直起腰笑笑:“這地是咱大家伙兒的,干凈了誰看著不舒心?”?
他的較真勁兒像塊投入湖面的石頭,在胡家埡子蕩開了圈圈漣漪??吹窖飧环驄D天天為公共區(qū)域的衛(wèi)生忙碌,18戶村民心里漸漸熱了起來。有人主動拿起掃帚加入清掃隊伍,有人把堆在路邊的柴火搬回了家,還有人找來鐵鍬平整坑洼的路面。薛光富看在眼里,樂在心里,干脆在村里帶頭搞起了“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評比”,誰家院子收拾得好,他就帶著大家去“參觀學習”,還把自家種的蔬菜當成“獎品”送過去。
更讓人佩服的是,薛光富夫婦盯上了村頭那塊閑置的公共空地。“光干凈還不夠,得有點生氣。”他們翻地、施肥,種上了桃樹、梨樹、櫻桃樹。春到人間時,粉色的桃花、雪白的梨花擠擠挨挨地開滿枝頭,風一吹,花瓣簌簌落下,像下了場香雪。過往的游客忍不住停車止步,對著這片花海拍個不停,嘴里念叨著:“這村子,比城里的公園還美!”?
如今的胡家埡子,早已不是當年那個“臟亂差”的模樣。石板路干干凈凈,家家戶戶的院墻上爬著牽牛花,村口的果樹下還擺上了石桌石凳,成了村民聊天歇腳的好去處。這一切變化的背后,離不開薛光富的無私付出和引領帶動。?
他用掃帚掃出了鄉(xiāng)村的整潔,用汗水澆灌出家園的美麗,更用行動喚醒了左鄰右舍對美好生活環(huán)境的向往。薛光富用最樸素的堅持證明:一顆“衛(wèi)生星”,也能點亮美麗鄉(xiāng)村之光。(覃世苗)



